廟宇的興建是為了使神靈與人溝通的據點,而帶給人們心靈有所寄託,並教育人民的普世價值與宣揚「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真正意義,進而帶動社會,讓社會增加一份祥和,利益眾生,而安居樂業。
神靈顯赫,行醫救世。眾人認同,立建成廟。而神靈透過代言人傳達旨意,來教化民心,牽引正軌,利益眾生,但不求世物。我們也知道仙佛總以慈悲為懷,倒駕慈航,教育眾生,精神事蹟,流傳至今,是不可抹滅的。但現時的廟宇,卻造成了利益糾葛,利用廟宇假借仙佛名義,而魚肉鄉民。廟與廟的文化交流,為了營造人與人的熱鬧氣氛,不惜重金,勞師動眾,但也造就出廟宇財力與勢力的比較,廟宇的興盛,卻也扯出更多的利益糾葛,也演變成人操控廟(仙佛)的論說,卻掩蓋了廟宇與仙佛倒駕慈航的實際目的。
事實上廟宇並不是讓人民「拜」與「求」而已,人又何德何能祈求仙佛幫忙,仙佛並不欠眾生。現時廟宇欠缺的即是「代天宣化」、「教化民心」,而讓廟宇無法發揮其功能。敬拜仙佛,是祈求仙佛能讓人們有所彌補的機會,並學習仙佛之精神與事蹟,進而改變思想觀念,引導正確人生觀,而帶動社會使其安定。早期興建廟宇,神靈護佑,使廟興盛,日後建設村落,並給予村民經濟及能力的支援,而達成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相互扶持的理念。但過去說是方便法門,現時卻利用廟宇,表面行善,事實為惡來利益自我。廟宇是利益眾生,若能將金源落實、管控運用於社會,則人民也都能安居樂業,並帶給社會多一份安定與祥和。
所以廟宇的興建,是為了宣揚仙佛的精神事蹟,利益眾生,教化世人。讓人民有所依歸,學習智慧,進而運用於社會,而達到福慧雙修的效果,將其仙佛之理念帶至社會,使其和諧,不就是「代天宣化」嗎?這樣才能發揮興建廟宇的真正目的與意義。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