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濟公禪師 降示


人 身 難 得 今 已 得
佛 法 難 聞 今 已 聞
此 身 不 向 今 生 渡
更 待 何 生 渡 此 身
民國102年10月9日(三)(農曆癸巳年九月初五)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五龍山靈聖堂 公告

承蒙諸位 善信大德 護持,靈聖堂得以濟世度眾傳承至今,

而今土地租約即將屆滿到期,為能延續 濟公活佛 精神與理念,

及眾師兄姐追隨師尊服務之意志,本堂須另覓新處所購地遷址。

本堂將募集建設基金,冀待各位善信大德奉獻您的一份心力,

讓仙佛精神能永續傳揚,使後學者能解除疑惑不再落入迷惘之中

企盼有心人士能依此因緣共創福德延續聖業,感謝您!

敬祝
            吉祥如意     闔家平安

五龍山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郵政劃撥帳號:42301083
戶名:五龍山靈聖堂 王張桃煌
郵局帳戶(700)0041902 0082201
戶名:五龍山靈聖堂 王張桃煌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濟公禪師 降示



道 由 心 學 永 無 相
言 之 行 利 益 眾 生
是 非 無 明 道 難 成
千 百 萬 劫 業 隨 身
儀 態 表 露 顯 示 真
圓 融 合 體 本 源 根

民國99年5月12日(三)示方日(農曆庚寅年三月廿九)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濟公禪師 降示


天 賜 眾 生 難 知 因
天 理 自 昭 己 心 為
天 律 森 嚴 法 難 逃
天 羅 地 網 網 不 盡
天 天 膽 寒 己 凌 虐
天 涯 海 角 影 隨 行
天 處 賞 罰 分 辨 清
天 務 要 職 己 身 行
天 倫 享 樂 終 滿 身

民國99年4月7日(三)示方日(農曆庚寅年二月廿三)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濟公禪師 降示


一 語 道 破 千 古 恨
二 步 踏 盡 佛 道 門
三 請 神 仙 降 凡 塵
四 處 魔 軍 齊 震 動
五 路 兵 馬 共 圍 剿
六 祖 壇 經 顯 示 明
七 步 追 魂 捆 仙 索
八 仙 難 逃 佛 掌 心
九 霄 雲 上 觀 自 在
十 層 光 芒 照 人 間

民國101年11月16日(五)示方日(農曆壬辰年十月初三)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地瓜山粉圓


材料:
1.地瓜(番薯):整腸
2.山粉圓(先檢查將雜質挑出):增生胃腸黏液
3.冰糖:酌量有甜味即可,比較好入口

做法:
1.地瓜去皮切丁(小丁比較快熟),煮至7-8分熟
2.加入山粉圓慢慢攪拌,讓山粉圓散開

    男女老少均宜,溫熱或冰涼皆可食用,促進腸道蠕動可幫助排泄。大部分的女性過三十歲,新陳代謝速度漸漸變緩,體內累積不好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每週食用二至三次可做保健之用。


2013.1.4()農曆1123日示方日  師尊降言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第二集 二十二、宗教終極目標


  一般在宗教觀裡,各宮壇廟宇的宗教信仰,都有它們的理念和目標,也隨著個人的興趣來牽引眾生,而現今大多數的廟宇,其終極目標在擴展勢力範圍、吸收民間資金以及招攬人員,利用宗教騙財騙色,歷代以來使得民眾對宗教的心裡產生排斥與恐慌、無奈與無助,造成現今宗教的一種亂象,欠缺宣揚與教化,演變至今一成不變。

  在最原始時興建廟宇的目的,是神仙佛在各鄉鎮村落鎮守,使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不遭受無形空間的打擾,利用資金的來源,藉助仙佛的力量,幫助村落裡的人民做急難的救助,仙佛就是護國佑民,藉用眾生之資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使每個村落人民都可以受到神明的庇佑,如此,眾生對宗教的貢獻就無怨無悔,那需藉由民間團體、慈善機構來幫我們行善,如有幫我們善用捐出之物資是為善,如果沒有,是失了善心又助惡,神仙佛也不願看見我們這樣,所以在宗教裡神仙佛的觀點和終極目標:

一、心靈寄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痛苦與煩惱之事,希望藉由宗教的力量,給予無形中看不到的精神支柱、信心和信仰,可以得到心靈上的寄託,這也是神仙佛希望我們都有一種向心力。

二、宣化教化:一個宗教的存在,就是一定要有宣化教化的功能,代天宣化,教化人民,讓人民瞭解為何要信仰宗教,為何要學道以及拜神的意義,現今宗教比較欠缺的就是宣化教化,人在缺少智識下,盲目隨從,改變了神仙佛原有的用意與目標,所以需要宣化教化。

三、離苦得樂:這並不是針對缺乏物質的苦與樂,而來求助神仙佛,而是我們對宗教有所認識後,對於人生觀有了改變,雖然人生很苦,但是由內心的苦慢慢轉為快樂出來,走出苦的陰影,藉由宗教的安撫,得到心靈上的快樂,繼續向人生的目標前進。

四、心靈改革:我們走入宗教之後,一切思想行為有了轉化,對於人生的觀點也有了重新的看法與改變,在一切走入正常化下,導正我們的心,指引一條明確的路,這樣在面對自己的人生觀時就不會產生執念。

  對於宗教的認識,應該多看、多聽、多比較,看看到底符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宗教最終目標並不是要興建廟宇,而是在於人最無助時,給予心靈上的寄託,有了寄託之後,還要作到真正的心靈改革,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得以離苦得樂,對於正統的宗教,應該給予宣化教化,這也是神仙佛最原本的終極目標。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二十一、明心見性


  學修之人最終目的也在於「明心見性」,就是要去除自己的心性,以及累世所積下的污濁之氣,能明白自己的心究竟在那裡?如何去除習性,建立自性,本堂濟公活佛降一文「明心見性」,又加以解釋,希望學修者最終都能顯現出自己的佛性出來。

  文:吾不願生卻降世,吾不願死卻離世。吾心佛心乃是心,不知因輪不知果,享果方之因。心在何處性又何來,心性、心性,心而帶性,性而引心,互牽之間不亂自性。自性何來,本身乃是佛乃是神,因體而不知自性何在。有體便有礙,無體才無礙,學道之初必棄自體一切感受好與壞,否定此則便無法見自性。無吾無私,有形有體,不動聲色,此乃真心,真心也言-明心,明心即知自性也。

  最先把心跟性分開來說,一個修持者對因果瞭解透徹後,還要知道靈在未投胎轉世之前,在空間中等待輪迴,時間到了,我們的靈不願出生卻又來到這個世界。來人世間之後,有了貪嗔癡、享受榮華富貴卻不願離開人世,可是陽壽盡了又一定要離開,這就是靈對輪迴的一種感嘆。

  我的心、佛的心都是一樣的,只是佛的心已顯化出來,而人的心卻被污濁之氣、因果業力所掩蓋住,找不到過去世真正的那顆佛心,那就是無明,人到世間來不知輪迴多少次,忘了過去我們都曾經是神仙佛,當福報享盡,在命運裡仍然要接受因輪果報,因輪就是人在人世間所作的最起始的一切原因,一直在我們周遭輪迴,而浮現在眼前要我們承受之事叫果報,人遇惡果時只會怨天尤人,不知尋找解套方法,如還不知醒悟,不知這是因輪果報,就不能明心見性,若當接受果報時,能體會人生之苦,接受一次又一次心的洗滌,自然就能感受一切事因皆由自己累世所帶來,接受果報時就能甘之如飴,這樣我們的心就能愈來愈明瞭,跟神仙佛的心就很相近。

  我們這顆心是帶性而來,而性又引出心來,所以心性是互相牽連的,無法分開,心性使人做出很多的因輪來,而因輪又帶入我們的心,又引出個性來,經過累世的因果循環,最終就是要引出我們的自性,自性就是佛性,原來自我的佛性,心性不磨就找不到原來的自性。自性又從何而來?因為過去我們都是佛,原本就有自性在,因為來人世間之後,有了肉體和心性又被因果業力所掩蓋住,如沒磨掉就沒辦法顯露自性出來,所以佛曰:「眾生皆有佛性」就是如此,學道最終的目標在找回自性,那就要第一:要靠修持,無我相,永遠把自己擺在最後。第二:感受到的好與壞皆不動搖,這是要經過很多次心的磨練才能如如不動。在明心見性裡必須要如此做,才能找出真正的自性,學道應該要知道事物之起始原由,降伏心性,建立自性,才能明心見性。

  那心到底在那裡?心指的就是無形的心,而不是身體內的那顆心,無形的心是看不到的,無所不在,隨時左右著思想行為,分秒都在變化,他是天生累世所帶來的,因為有了肉體之後才帶出一個人的性出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不一樣,所以性也不相同。性還會引出心來,心性互相牽制間就在磨我們的因果業力,磨出後原來的自性才能真心的顯現出來,才能恢復原來的真面目,回歸本源,真心的顯現,也就是明心,明白這顆心到底存在那裡,相對就能建立自性,有了自性就能跟神仙佛的心一樣清晰透徹,明明白白自己的自性,也就是明心見性,所以說個個都是自性佛。

  要見到自性,一定要從心去降伏,不然永遠就見不到你的自性,性會牽動這顆心,心性又在我們的業力裡,自性是完全被業力和心性所蓋住,要把心性洗掉,自性才能顯化出來,才能明心見性,有了明心見性之後,整顆心可以說已經被降伏到平靜下來,此時就能察言觀色,去瞭解另一個人的心性,在學修裡這並不是靠空間給我們的靈感,而是依照明心見性這步驟去學習,降伏自己的心性之後,無形中得到的法,而這顆心才是真心的,坦白的,而空間中也是坦白的,所以它們心心相印,知道一切人事物,學道就是要從這裡學習。

  明心見性最大的重點,因為本身我們有了肉體之後,要克除耳朵聽到、眼睛所見發生在面前的東西不動聲色,才能有所感受,有時浮在眼前的東西,因為心動就會產生亂,這時應該動中取靜,靜裡才能制動,心要平靜,如如不動,在不動不靜裡,才有玄與妙在裡面,而在學修上才能真實的學到法而建立自性。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二十、超凡入聖


  「超凡入聖」── 一個學修者要怎麼樣才能達到超越自我與別人不同,更上一層,進而達到聖人的階段。

  孔子是我們的至聖先師,為聖人之創始,他的所作所為與精神,留下值得後代給予尊敬與效法,而在當時因為他的所作一切,超乎了凡人所沒有辦法做到的事,且影響後學者甚深,不可抹滅,所以我們稱孔子為聖人。一個學修者因瞭解因果與業力的關係,要知道所遇的事情都要比別人忍不能忍的苦、做別人不願做的事,能在難行又能行,當下遇到事情時是否能作到大無畏、大無私的精神,困苦時是否還能給予施捨,個人的言行、處事方針都要超越一般人,凡事都要利益眾生,時時修整自己才有辦法往上提昇做到超凡入聖,簡單的說就是言行舉止都要超越一般的凡人。

  學道就是要學到那裡做到那裡,盡力而為,承受一切自身所帶來之業力,想要超越凡人,一定要先超越自我、磨練自己、放開心胸,一步一步遵循先人的腳步,超凡入聖不是刻意勉強去學的,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不是一步登天。學修就是在調整自己的行為、克服忍不能忍,想想過去的自己跟現在不一樣的自己,就是在自我超越。超凡入聖是用很自然的方法,先從自我要求做起,判斷明辨是非,深深去體會與感受,用一輩子的歲月去累積,這樣就能作到超越自我。

  超凡入聖最終目的,在修行這條路上,要知道邊走就是在邊修整自我,瞭解自己的缺陷有多少,先超越自己把不好的改進,在克服自己的能力時,就已經慢慢在超越自我凡心,無私無我、鎖定目標,雖不能成為神仙佛,但也要作到效法先人走聖人的腳步。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九、靈山會靈


  今日之社會,不論在國內或國外,靈已經到了萬教齊發、萬靈皆動的地步,對於人會靈動,莫名的好像有無形的力量對身體在拉鋸或不由自主的動起來,不知為何?因此向外尋求答案,也因佛經曾記載有關靈山一詞,造成人們不遠千里尋找靈山有關的東西,演變成今天需走向靈山會靈來紓解身體的不適。

  古早以前,神仙佛為了讓人們感受到另一個空間還有無形的東西存在,在必要時才透過乩童顯現神威、指點迷津,只有乩童才會靈動,而今卻不是,因現在已經到了萬靈皆動,不論是山精海怪或冤親債主,這些靈慢慢的碰觸進入到人們的身體,產生了靈動的現象,造成身體不適,又欠缺正統宗教的指引,人們以訛傳訛,以迷入迷互相牽引,走入靈山會我們的原靈,會靈之後,有些會產生哭泣的現象,以為見到自己的原靈或父母,卻不知是因為我們的靈感受到人在人世間受到真正的苦而真情流露,還有些去了一趟靈山回來之後,身體更加不適,輾轉難眠,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被外靈介入而不知,於是愈積愈累,身體愈來愈壞,尋遍靈山花了金錢又浪費時間之後,依然找不到真實的答案。

  有些在靈山會靈之後,宣稱需領旨來救世,人主動領旨而無形的靈卻沒有奉旨,人主導一切,而神靈卻被遮掩起來無法發揮,造成人世間的混亂,人何德何能又有什麼能力來替眾生指點迷津,最後更是誤導眾生、業上加業,諸事不順還壞自己的身體,神仙佛要來人世間救世,早已奉旨令再來尋找有緣的乩身,等待時機替人解惑、普渡眾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條萬年不死之靈,追溯回到原點,個個都是佛,人人皆有佛性,原靈就在自己身體裡,佛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經指示的很明白,靈山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靈山塔就是人身體背面一節一節像塔的龍骨,人一旦踏上修持之路,就要學習如何曲身、懂得謙卑,然後去掉傲慢的心理,才能求得真正的法,靈山會靈的起始,因不瞭解真正的原因,所以以迷渡迷,流傳至今仍無法制止。

  靈山會靈之起因皆來自人會靈動,不知尋求方法與原因,靈動是因為氣的引動,當氣場進入到我們身體時會感覺身體不適,這時需要正統的宗教與正當的場所來讓我們把氣運用與紓發,可以持咒念經文、打坐練氣,利用無形氣在體內運作,用意念帶動氣的行走,最後化作一股真氣存留在丹田裡,再把氣運用在需要的時候發揮出來。靈動完由動轉靜,靜裡面就能產生靈感,真實觀察無形的空間,這才是靈動過後真正所要學的。學道要有正確的思想與理念、正常的管教與教導以及學習佛法與道理,加上自己的親身體悟,這樣在學修的道路上才不會迷失自己。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八、消災解厄


  現今很多人學道,為的就是祈求個人平安、家庭順利以及消災解厄,希望未來的道路順暢好走,消災解厄簡單的解釋就是消除災難解除厄數。依個人來說,從出生到死亡的路程要經過多少災厄不計其數,一個國家什麼時候要發生天災地變也不可知,但是我們要知道當災厄來臨時,都有它的時間與福運在運轉。

  一個人出生為什麼就要接受本身所帶來以及家庭、國家所賦予的災厄,而這災厄是怎麼產生又要怎麼消除,這都是跟因緣業力以及福報問題有很大的牽連,當個人運勢或國運不佳時,就會尋求宗教,不惜重金幫我們消災解厄,或藉著法會幫眾生祈福,祈求國運昌隆,但這消災解厄的儀式果真會讓我們一輩子平安順利無災無難的度過嗎?誰也沒辦法保證,這災難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但可以提前預防來減輕災害,就從個人做起,在平時應多積德、行善及造福,就是積個人品德,以及蔭福留給後代子孫,多行善時時幫助他人不求任何回報。造福就是累積福報,當災厄來臨時,可以利用我們的福報去減輕災厄,因為我們有在「行」,從個人擴及到整個國家,充滿祥和之氣,自然感動天地,受仙佛的護佑,災厄就跟著減少,無須利用消災解厄的儀式來解決痛苦。

  災厄隨著因緣時空的出現,但也隨著平日的「願與行」而化解,不論個人或國家都不可以違反大自然的法則在行走,當災厄來臨時應尋求正當的解決之道、力求圓滿,在學道裡可以使我們產生正心正念,為災厄做事先的預防,可以不必讓我們受到金錢的損失以及身體的損害,消災解厄的儀式只是治標不治本,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個人多行功立德、積善造福,這才是永久的解決之道。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七、鬼月


  鬼月在民間流傳已久,它就訂在農曆的七月,為鬼門大開之日,是鬼的自由之月,鬼全部而出,在鬼月裡的傳說,拜拜、禁忌特別多,所有在七月發生之不幸,例如溺水、車關等等,完全怪罪於鬼在作祟,這些謎題與傳說卻一直無法給我們真正的答案與證實,於是代代相傳,使人們的內心產生害怕與恐慌。

  在民間習俗上,七月為中元普渡,又為施食,就是用食物來祭拜這些亡魂,而這個習俗只在台灣流傳,是外國沒有的。會動的萬物均有靈,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各個地方均有亡魂的存在,為甚麼留存在台灣的特別多,還需要鬼月普渡施食這些亡魂,非常矛盾,這些疑問與迷信一直帶給我們很難破除。因上一代的執著與思想,加上沒有辦法實際的瞭解鬼魂是如何存在這空間,以為和我們人一樣需要噓寒問暖、給予施食,這完全是我們人的憑空想像,以迷度迷,無法證實。我們應該運用智慧,以及所學的知識配合科學的根據去求證,我們人是有實體的,而魂魄是一條看不見的靈,這條靈足以讓我們在鬼月時產生非常的疑惑與恐慌,以及許多的後遺症,所以我們學道,應該要破除迷津,不管時間的多久,利用宣揚把錯誤的觀念導正過來,這樣農曆七月的到來,人人就不會心生恐懼、而百無禁忌。

  農曆七月,易經記載,大自然的循環有陰陽交替之分,一年有十二個月,農曆一至六月是屬陽月,七月至十二月是屬陰月,六月至七月為陰陽交替之月,七月為陰月的開始,因鬼屬陰人就將此月為鬼門大開,所有被關之鬼魂在這個月均可自由活動,所以稱之為鬼月。我們學道要知道人有一條萬年不死之靈,人死脫靈後,這條靈不分男女老幼,只有高與低層次之分,我們人隨時都與鬼並存,只是人無法用肉眼看到它而已,並不是在鬼月才特別多。

  七月也是民間習俗裡又稱孝思月,原本就是要飲水思源,憫懷我們的祖先,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這個肉體存留在人世間,可是現在的演變,卻是我們利用外相的物質,拜拜請求無形來給予回饋,以及安慰自己的心靈,這樣是不對的,倒不如用我們的行功立德,以及透過經文咒語等功課來迴向給他們。對於無形的空間就像茫茫大海裡的針,撈也撈不到,所以我們不要再迷失在無形相裡,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來破除迷信,利用有形的肉體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回報我們的祖先,不要再盲目隨從了。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六、冥婚


  在傳統的風俗裡,從古時候流傳至今,冥婚就是嫁娶當中,有形的人去娶無形的靈,譬如説:一對深愛的男女朋友,女的因故突然過逝,男生仍然願意娶她的神主牌位跟她結為夫妻,或者家中有女早日夭折,過往一段時日後,俗稱靈會長大,討著要嫁人,家人就利用這女生的信物或是生辰八字放入紅包紙袋裡,丟在路上讓有緣的男生撿起,然後要他娶這已過往女生,而這一段儀式就是我們民間所流傳的冥婚。

  但是不知道有沒有覺得很奇怪,好像都是過逝的女生討著要嫁人,而已過往的男生卻沒有聽說要娶太太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的明白,當我們人活著的時候,才有男、女生之分,而人一旦過往後,只剩下這條萬年不死之靈,靈脫身後尚未投胎轉世之時,是不分男女、老幼,只分層次高和低。既然是如此,為何會有冥婚的流傳呢?那是我們人對靈的不瞭解,才會如此。

  我們身為一個學道者,應該清楚瞭解靈只有高低層次之分,並無男女之分,而這冥婚對我們活著的人又有什麼助益?只能說毫無意義,也是一種亂象,平常我們人怕鬼就怕的要命,還要把這無形的靈娶回家,如同引鬼入宅,這不是互相矛盾嗎?所以,如果碰到只能說這是因果討報,靈在搗亂的問題。冤有頭債有主,因果是自然討報的,不用透過這種冥婚的儀式,自然就會找上門,靈是看不到,我們身為學道之人,應該以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的,一切是真實的,而不是去捉摸看不到又聽不到而無法印證的,冥婚是一種鄉野傳說又無法見證,我們不要再迷信下去了,以免帶給自己更多的麻煩跟困擾。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五、太歲與光明燈


  每逢春節,各大小廟宇都設有讓眾生安奉太歲和點光明燈的法事,保佑在未來一年都能事事如意、前途光明等等,但安太歲和點光明燈的實質意義又在哪?我們曾真實探討過嗎?「太歲」在六十甲子裡,每年都有一位太歲星君值年。例:今年若屬豬年,而對面屬蛇的人即是正沖;屬虎、猴者即是偏沖,(如同看時鐘一般即可分辨),亦即每六年與太歲星君正沖一次,每三年偏沖一次,以上均屬犯太歲(沖煞之意),就是可能在未來一整年諸事不順。古人言:「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所以必須安奉值年的太歲星君,保佑能平穩渡過一年而安穩心靈。

  一般人均認為犯太歲即會運勢低落,但若沒正、偏沖都能運勢旺盛嗎?事實上平時多燒香,即不用臨時抱佛腳;平時多造福,即不怕人生的無常與無奈,也才能抵擋日後的業力。例:跟隨仙佛行醫濟世、渡化世人,仙佛就是自己本身的無形主公,也可以說是太歲星君,猶如守護神。學道者秉持正心、正念眾善奉行,不管大小危事,在本身的「福報」裡,就可以轉移而改變命運,靠自己平時的行功立德,來護佑自己,而不是靠安太歲來安撫過去的業力;無功德的庇佑,安太歲只是祈求心安而已,並無實際的意義。

  光明燈:原先為早期「孔明」,因推算出自己劫數將近時,所創始的陣法,但終究逃不過大自然的生滅循環,也証明了世上的陣法均不能改變自己本身的業力。現時人若遇運勢、身體不佳時,都會到廟裡點光明燈,祈求能讓自己順利一點,果真能如願嗎?點上光明燈真能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嗎?事實上光明燈與安太歲只是廟宇的一項收入而已,若要有光明的前途及身體安康,平時即要努力造福,而不是感到運勢不佳時,才到廟宇祈求諸事順利,難道過去的業力,真能憑光明燈、安太歲而化解嗎?那對於平時眾善奉行的人又公平了嗎?

  護祐己身、非神佛也,乃自身行功立德之願力、切不可引迷入迷。世人冀望於光明燈指點光明、和日常待人處世之用心,如同點來光明燈,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光明。世人著迷於各種消災解厄又祈福的方法,宗教也以各種功德法會去消災解厄兼祈福,世人當思以涓滴之力行善,即可得無限功德,即以濟助弱勢、於雪中送炭皆如斯舉。助人者以慈悲之胸懷一解受助者為宿業所累之苦,正是大功德。助人只緣於一個善念,倒不必去解讀受助者是否得宜。我們平時就是要行善積德,把我們的福報累積起來,更進而庇佑我們的子孫,我們不要利用安太歲和點光明燈,來轉變我們的命運、安撫自己的心靈,這是毫無實質的意義,我們要知道;心轉命運就轉,平常時的福報就能護佑改變自己的命運,把命運的傷害降到最低點,而不是靠外力作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應該把正確的觀念灌輸到下一代去,不要讓他們再茫目的隨從了。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四、四生與六道輪迴


  在大自然的法則裡,學道者應該要知道生與死是一件很自然的現象,地球萬物,生是從哪裡來,死又到哪裡去?為甚麼在地球內生生不息、六道輪迴,在學道的過程,如果對生死有徹底的覺悟與瞭解,就不會產生驚慌與恐怖,也能指引我們一個目標,在往生之後才知道哪個方向才是我們要去的路。

  四生與六道輪迴,四生講的就是如何出生,六道輪迴指的就是死後往哪裡去,四生就是出生的方式有四種:
1.胎生:在母體內養育成形,經過母體而出。
2.卵生:經過生蛋孵化成熟,破殼而出。
3.卵胎生:生蛋以後,蛋仍然留在體內孵化成形才生出,例如有些蛇類或魚。
4.化生:胎生、卵生、卵胎生均有經過陰陽之體而出,而化生沒有,化生是大自然法則裡,為了食物鏈與萬物相生相剋才運化而生,平衡大自然,例如細菌蚊蟲之類。

  六道輪迴:人和動物死後均要受六道的輪迴。
1.天道:(氣天道)指菩薩道。
2.阿修羅道:指的是神界。
3.人道:指人世間的人。
4.畜生道:地上爬的、走的動物。
5.餓鬼道:也例如地球上非洲地區一出生就缺乏糧食,體弱多病的地區。
6.地獄道:指最低層的靈。

  六道輪迴分出了六道,在佛教裡天道、阿修羅道、人道又稱為上三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又稱為下三道,人在世間時要做善業才能晉升為上三道,如果作惡業下輩子就要輪迴在下三道裡,作善作惡就在我們人心的左右,所以我們要學道,要學出我們真正能分辨出那顆善惡的心。

  地球內所有萬物會成長的皆有靈,包括植物都一樣,只在於靈層次的高低,而它們生存的要件,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人在於是否承受各種壓力來適應環境,既然出生就要接受人世間真正的苦,這樣我們的靈才有辦法成長。人為萬物之靈長,是層次最高的靈,今生能輪迴作人是最大的福報,應該好好利用我們做人的機會努力學道,學道是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不是執著在自己的意識裡,是需要因緣際會讓我們的靈成長,是當下遇到事情能馬上顯現我們的慈悲心與佛心,趁我們還做人時,多做有利社會大眾的事,多做善業、不造惡業,才不枉費此生來人世間做人,將來也才有機會晉升到神仙佛的果位,那麼就不用一直在地球內六道輪迴不止。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三、神通與法力


  宗教裡神通與法力是學道者皆共同追尋的目標。但神通與法力,只會使人更加迷惑與不切實際,然而學道者在靜坐時,都希望能與仙佛相通,總為了「通」而神經錯亂,單純為了神通與法力,而造成心靈的不安穩,卻不知學道的真正目標。

  神通與法力是因早期仙佛為幫助眾生離苦、救急時,而展現出的一種能力。如濟佛的「搶妻記」,知道即將山崩,想出了搶親,並運用了上天給予的能力,而救出全村村民。所以神通與法力是不隨意展現的,不像現時宗教廟宇,有那麼多的神通與法力,其實都是障眼法而己。試想:有形的人真能操控無形的靈嗎?在現時神通與法力,只是演給有形的人看而已,其實對無形的靈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學道要認清一切都必須實際的力行才能圓滿,不是追尋神通與法力就能免除或改變一切業力。

  神通與法力是人不可能完成的,唯有仙佛才有的能力,現時看到的神通法力,事實上只是魔術而已,因不懂技巧,而感到好奇、玄妙,有時卻也會為了神通法力,而浪費了金錢。學道是為了學習智慧的提升、延伸出覺性,而處理生活週遭的一切事物,如同看人即略知一二,且能判斷未來,這才是所謂的「通」。但也都是平常從智慧與覺性所學習出來的。學道是追求實際,而不是茫茫然的不知所措,而迷惘於不切實際的假相中。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二、殺生與放生


  自然界中自有平衡,萬物的生與滅,自有一定的法則存在,生靈(物種)過多自會滅亡(淘汰),過少的生靈,自會找出生存之道,無需刻意保護。如食物鏈中的循環,適者生存、不適者將被淘汰,過多的物種(強者),也逃不過大自然天災地變的殘害。

  殺生靈即成殺業嗎?其實不然,要實際了解其義。例:媽祖照顧漁民,使其豐富漁獲、順利返航,而安居樂業;關聖帝君為了國家、人民,與外敵對抗,使其國泰民安,以上二者雖殺生,但一切均利益眾生,亦無為己,大無私之精神,何其殺業之說?事實上每個人均有命格(宿命),有些是自己本身即帶有殺生的宿命,當然即沒有殺業的困擾,因是與生帶來的。如漁民、養畜業(殺雞、鴨、鵝),甚至是執法人員(槍決人員)。但若只是為了口慾的享受儘可避免,應讓有此宿命者執行。因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就應有憐憫之心。

  放生真有意義嗎?一般人均認為將生靈放生,即是成就功德,其實不然,實際的放生是在於因緣際會中。如動物困於網中,經由我們的善心,使其脫困、免其傷害,這才是真正的「放生」並有其功德可言。而不是像現時將動物買回,而又放入其他的生活環境中,事實上他本來即生存且存在(多此一舉、並無功德),有時也會造成環境的不適應而死亡,所以不僅破壞自然生態,也讓商者能有再次捕獵的機會,那又何來「放生功德」之說呢?

  殺生不一定造成殺業、放生也不一定成就功德,其義是要實際了解殺生與放生的意義為何?實際上人應有憐憫之心,人與人應有同理心,遇到對方的不是時,應給予關懷與原諒,這不也是「放生」應有的功德與意義嗎?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一、施與得


   「施」從內心的施捨,是可以讓人離苦得樂的,並非自己不要的東西才要施捨給別人,「施」是將好的東西與人分享、使用,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救急,現在一般人在施捨的時候是將自己不要的東西或有目的才拿來幫助別人,並非真心要施捨,但自己卻覺得在做善事、行功德。俗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個道理,對於「施」的目地在佛經裡常提到「無所求,便有所得」,「施」又有分為法施、財施、無畏施:

 一、法施:法是一種方法,透過各種方法論經說道,利用書籍將所學一切對外弘揚;法施就是教導我們、引導我們走入正道以及各種救濟,所做一切均利益眾生,由心說法、布施,無形中解決別人內心的痛苦。

 二、財施:表示錢、物質施捨給別人,可是要運用到恰當、有義意的地方,救急不救貧,有些雖然你是真布施,可是卻把你的錢財用到毫無意義的地方,沒有發揮出去,這仍是沒有功德。

 三、無畏施:無畏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不求任何回報,例如就像有些師兄師姐們,利用很短的時間在廟裡服務眾生,幫香客解決心中的疑慮,一方面付出時間,一方面學習,有所施、無所求。若人人都能抱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顧自己的生命解救別人的性命,這些都是大無畏的精神,功德實在才是無量。

   在民間上,一般人有些拜神的觀念,天天拿香拜神佛祈求賜予平安及財富,想要在布施裡得到最快速的回報,這是不正確的觀念,神仙佛並非是欠眾生的,並非是你準備供品對他朝拜有所祈求時,他就要對你有所回報與感應,真正的回報是要靠自己平常時「行善事、做功德」之努力與付出所累積的,無形中得到的「福」與「慧」,在你碰到不如意、不稱心、最危急的時候,用你的「福」與「慧」去抵擋你的劫難,祈求神明庇佑你平安渡過災難。而想要與神明有所感應,也是要靠個人在累世裡所積下來的「因緣」與「福報」,所以在「施」與「得」裡絕對是相對的。

   我們學道應該了解,要如何去做、去行才能把「施」與「得」發揮在最有效的地方,建立在最正確的觀念上,這樣對我們人生的命運才能做到真正的轉變。默默的付出,有天地為鑑,在難行又能行的因緣狀況下誠心的付出,無形中就會得到真心的回報,俗語說:「有施才有得」,要先有付出才能有所回報,進而更應該抱著不求回報的心裡,這樣才能把「施」發揮到最大的效能。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十、持齋念佛的意義


  出家眾或在家學修之人,持齋念佛是每天必修之功課,而持齋的意思大約是一種戒慎、戒律,不可侵犯,在佛教裡之出家人必須嚴格遵守,但持齋念佛真正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起始因為各個出家眾皆來自不同地方,每個人之習性也不相同,因方便管理而制定規範給予限制,讓這些出家眾重新適應生活環境,學習新的事物,而持齋念佛更是每天例行必備的功課,但這只是一種規定,並非發出真正的內心,這樣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持齋念佛的意義並不一定執著戒律,而是要克制修整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我們的心就好比心魔一樣,前一秒和後一秒的變化極大,而持齋念佛就有一種作用,可以淨化自己的心靈,讓內心產生平靜,使得情緒可以緩和下來,達到安靈的作用而產生清淨,無形中讓智慧成長,靈感就會孕育而出,要知道持齋念佛不是在壓抑克制自己,而是在改變心靈,用內心看外面的世界才不會產生不適應。

  佛教創始以來,因為瞭解人的習性非常難改,所以透過這些持齋念佛的方式來磨平人的習性與貪念,用來改變人的心性,在日常生活中漸漸走入簡單樸素、不注重外來之物質、內心產生堅定而不盲目隨從,在吃的方面也會愈來愈淡薄,再則每日只是持齋念佛可以說是無功德可言,而是要加上自己的願與行,有句話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如果能三者並駕齊驅,才能真正達到功德圓滿。在修持這條路是為自己而行,俗語說:「個人修業個人得,自己造業自己擔」,誰也沒有辦法為誰約束自己要走的路。

  不管佛教或道教也好,持齋念佛最主要在修持自己,我們應該追根它實際的意義與作用,才能真正啟發自身的潛在能源,刺激我們的本靈讓它早日甦醒,如果只是口念心不變,與神佛的心就是互相背離,那麼想要達到真正的果位就更加困難了。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九、何謂因果業力


  因果業力時時發生在我們身邊,循環不休,所遇之事會折磨我們的心、會身體病痛,所碰之事都是壞的,好事不多,不知為何會發生?這就是因果業力的浮現,業力由累世積下來在自己身上產生不願,在人與人之間又產生怨氣,怨氣就是業力,因果因此又生,這就是因果業力。

  古時候的人常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果有分好果與壞果,遇到壞果是自己累世所種下的壞因,得到善果是自己累積的福報,人常常在抱怨,這一生不欺騙拐詐,為何所遇之事都不是好的,這就是有因果業力在牽制我們,因果自有排設,並不是種因就要讓他馬上結果,我們人來到人世間帶多少業也不知道,這一生要還多少債也不清楚,我們種下的善因都來不及還債,哪能馬上享福,所以因果回報是有時間性又加上自己的福報在行走的,我們在世間上所作的一切、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存留在空間中,時間一到就會反彈到自己身上,所以俗語說:「不是不報是時間未到」。

  因果關係是會互相牽連的,科學家談的是基因,宗教講的是因果,就是由父母的結合遺傳到下一代,有好與壞,因果會牽連到後代子孫,有可能從上一世所帶來的,如果這一世沒完成就要繼續等待因緣時空來了斷因果。所謂三世因果,就是上一代父母、自己本身以及加上下一代自己的子女,種下好因結好果,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世時,種下好的福報,我們的子孫就能分享福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福蔭,我們要積福報做善事,在「行」裡感動天地,使鬼神憐憫,在無形的空間由仙佛作主,幫我們運轉福報,自然而然所得到都是好的果報,包括我們的下一代子孫,這都有因果業力在運轉,人的命運造化也有所牽連,所以才有貧賤富貴之分。

  我們學道要知道如何去避免造因,如果沒有起因就不會去承受後果,平日我們種善因,就好比種一顆樹,努力施肥細心照顧,日後長大給人乘涼,又好比時時用歡喜心幫助別人,做別人的貴人,有所施而無所求,自然就有好的善果,但是現代人並不這麼想,人在逆境時遭受因果果報,想到的只是自己平日做好的一面,往往忽略了自己以前是如何造下的業,所以不如願時就產生了怨氣,那因緣業力就在那裡面,有空間會支配我們的思想,業力隨時都會改變我們的念頭,所以我們要透過學道來堅定我們的思想和意念,增加我們的自信心,避免造下因果。

  天地造設因果是非常微妙的,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因果是如影隨形、人生的絆腳石,一切都是自己的作為而起,所以要瞭解因果業力,人生如果願行,在「行」之中就是在還我們的因果債,還債過程所遇到不好的事,就當勇敢面對,願行裡面就是要甘願承受,真心誠意的付出、無怨無悔,唯有如此才能脫因了果,我們的路才會走得踏實平穩,而且願意去面對所遭遇到的每一件事,如果我們學道更能運用我們的智慧,透過社會學、心理學去判斷事物的好壞,才不致又造因,在現實社會裡所遭遇之事,兵來將檔、水來土掩,來一事處理一事,業一點一點消,減輕了到最後就無事一身輕,學道就是要減輕因果業力,才能使它圓滿證得菩提。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八、學道與修道


  在學修的過程,很多初學者對這條路還是懵懵懂懂,不知要如何修起?總以為吃齋、念佛、接觸廟宇就是學修,因眾生無明,從出生到死還有很多事物無法瞭解他的原由,所以我們才要來學道與修道,「道」真實的意義在提升我們的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辨是非、了解真理、虛懷若谷,更進而將我們所學的,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道」的含意很廣,老君曾經說過:「道本無名」,道本來就沒有名稱,老君他把世間萬物所看到的一切真相,取名叫做「道」,道原本是不知道的,把它學會、理解就變成知道,這就叫做「道」。我們要學道,要學真正的道,真正的「要知道」,然後去認識知道這個「道」,老君開悟時,他說大道無形、大道無名、大道無情,包括宇宙中和現在所有的一切、大自然中有形與無形,這都是道,真正的道是無話可說,一切都是自己經歷過程的開悟與驗證,在不知道裡從學道去認知,把它變成知道,這個道理可以左右我們的言行,導正我們的舉止、思想不會有所偏差,所以「道」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眼睛看得到的一切都是道,他是包羅萬象,包容天地養育的一切,包含日月的運行,我們都是被大道所供養,所以「道」是如此的廣大與偉大。

  在我們學道的過程要知道從哪裡學起,才有方向和目標,學道也有它的基本要件:

1.科學:也就是用科技來印證事物。

2.社會學: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經驗。

3.心理學:透析人的心理,分辨人心的善惡,更進而建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讓我們在學道過程中減少損失與傷害。

4.醫學:瞭解人體組織找出病因。

5.靈學:是彌補前四項不足的地方,無法解決與見證才動用到靈學,現今學道都以靈學為第一,背道而馳,所以走得很辛苦、很迷惑,完全只在追求靈。所以學道有那麼多的基本要件要學,真是談何容易。

  修道,不先從學道開始又怎麼修道,不知道就不能得道,歷代仙佛也是從不知道中慢慢去體驗、開悟、瞭解才知道而得道的,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要修正,從學「道」裡知道以後,慢慢修整自己的言行舉止、導正觀念、堅持正心正念,修道就是修正自己的缺點,那個缺點就是我們的業障,我們要把它修圓,把過去不懂的、錯誤的作一個修正彌補,使它圓滿,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修道。

  學道就是要在很自然的狀態下,學到那裡知道到那裡,修道就是邊知道邊修正而做到那裡,不要刻意強求。從修正當中一直瞭解事物的原由,一直增知識,無形中就在開啟我們的智慧,修道是在修正自己而不是別人,以假修真就是用我們這個假體修我們這條看不見的靈,肉體若無法承受、磨練,靈就永遠無法成長,所以學道與修道是並駕齊驅的學修,如果不學,就不知道要怎麼修,如果不修,就不知道錯誤在哪裡,不管學佛還是學道也好,在這條學修的道路上,我們就是要繼續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必須要真正的知「道」。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七、有形相與無形相


  有形相與無形相,什麼叫做相,佛經上常教我們不要執相,不要著相,相就是一種執著,人都是喜歡好的東西,看漂亮的一面,執著於外表而忽略了實在性的一面,在觀看一個人的好與壞,也只看外表而忽略了他的內在,我們要談論有形相與無形相,它是一體兩面的,不能只單看一面。有形相就是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有形有體,所有萬物一切包括人、事、物、動植物等等都是,無形相就是無法用肉眼看得到的,只能用心感應它的存在。

  有形相與無形相又有什麼關連?舉個例子說:神仙佛所雕出的形態千百樣,大小各式不同,我們憑它的外表就能斷定其神力的高低嗎?我們看到 濟公活佛的神尊,它真的就是 濟公的靈來降嗎?答案當然不是,我們不能只看外表就去論定無形的另一面,往往不一定是互相符合與配合的,尤其是「靈」的東西,真正神仙佛的作為是完全不執相,對待眾生的心是完全一樣,不分大小、貧富、乞丐與羅漢。換個角度,用我們人的心來看神仙佛,卻把它分得很清楚,誰家的雕像比較漂亮、比較威嚴、比較靈驗,哪邊的廟比較大、比較小等等,這都是我們人把它評論出來的,把他塑造成一個有形相,如果沒有了這些有形相的存在,請你來膜拜絕對是拜不下去的,因為不知道神仙佛在那裏,也不知從何拜起。 濟公師父說:因為人的執相也害了自己,所以為了教導眾生,只好以假成真,塑造一個形相出來,讓人們的心有所歸依,又好比 濟公師父下凡來救世,藉著乩童的身體來渡化眾生,以有形相來展顯無形相的一面,這完全都只因為人們的需要而已。

  神仙佛的靈是來去自如的,如果人的心無法與神仙佛互相對照,人們給它再好的廟宇、再大的神尊,都只是一個空殼子而已,所以 濟公師父也常說:神仙佛都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左右,我們用最真誠的心去感應,他們隨時就會到,在千鈞一髮時能幫我們逢凶化吉、創造奇蹟,神仙佛的力量就是那麼大、那麼玄奇、無所不在。

  我們平時拜神拜佛,完全出自於一顆真誠的心,才有辦法去感應這股無形的力量,我們人也是一樣,所到之處,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包括人、事、物都要仔細用心觀察他的內在,感覺他的好與壞,這就是由有形相去觀察無形相的另一面是否真實,才不會被有形相所蒙蔽。

  我們人跟我們自己的靈是相呼應的,人如果太過於執著,就無法讓靈成長,我們要學會「放下」,心才會愈來愈廣闊、愈融入大自然空間中無形能源的另一面,靈感就會愈來愈好,而達到人神合一,能知天下事,這也是我們學道的目地,如果執著心就會愈來愈狹窄,怨氣就會愈容易生,在學道上就會造成一種障礙,唯有去除自己心中的執著,才能讓我們的靈成長,用有形的身體來修這條無形看不到的靈,讓它以假成真,所以有形相與無形相是息息相關的。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六、相與我


  起始的「我」是怎樣產生的,自身的一切相和本體裡有什麼關聯,今天有我們肉體的存在,是因父精母血結晶而成,但這只是一個肉體,在肉體裡還有一面我們看不到一條萬年不死之靈的存在,而這條靈帶給我們很多的因緣業力和因果關係,這是我們無法瞭解但要知道。

  在平常時我們只看到外表的我而已,佛經有云:「未曾生吾誰是吾,生吾之後吾是誰。」這個「我」就包含了有形與無形,在還沒有生我的時候誰是我,未生之前這條靈在空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生了之後也還不知道我是誰,本身的靈也不知道,只知男孩或女孩,取了名字就知道誰是我。人開始有我之後,開始學會認識自己、保護自己、慢慢學會與人爭、注重外相美與醜,醜讓我們輕視自己、花上金錢與精神裝扮自己、產生自卑,造成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以及很大的傷害,人被自我牽制住尚不知,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與指教,自我保護太看重自己,受外界影響迷失自己。佛又云:「長大成人唯有吾」,人長大之後把「我」放在最前面,自我為大,凡事要求別人附和自己,眼裡容不下一顆沙子,這樣對我們靈的成長空間有很大的障礙,相反的,如果能處處為別人著想,深入瞭解對方,那麼相對的從別人那裡所學的知識與智慧就會無限多,例如把一杯水比喻成自己,當半杯水時,一邊接受別人給你的智識,一邊把不好的習性倒掉,一杯水永遠處在半滿的狀態,這樣我們的智慧,才有辦法一直持續的成長,相反的,如果那杯水是滿的,別人在給予批評與指教時,你是完全無法吸收,除非自己先倒掉一些,把不好的思想與執著慢慢去除,才有辦法容納別人給你的一點一滴,否則就永遠活在自我當中智慧無法成長。

  在「相與我」裡的「相」,不只包括自我的相,也包括了世間萬物的一切相,例如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以及本身所擁有的一切財物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會讓我們產生很多的心裡掛礙與執著,要知道人世間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這都只是暫時擁有的,不該讓這個「相」牽制住、左右我們的思想行為,應該學會放下,當有天無常來臨時,才會了無牽掛的離開。

  在「你我他」裡,任何事物的浮現,往往不會注意到「我」,只會在乎「你和他」,也就是只會保護自己,指責別人,自己都對,別人永遠都錯,造成人世間的混亂,佛云:「本是同根生」,追溯到源頭,本來是同一條根分下來的,為何根延續到下面會分出「你我他」,造成很多的分歧。因個人思想,業力與因果不一樣,沒有辦法同一條心,才會造成社會的混亂,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這完全都是在「我」裡無法自我放開,所以我們要學道,學習認識事物的道理,要修持自己,要修出「我」因為這個肉體裡這條萬年不死之靈讓它成長,不然死後這靈脫出空間後,仍然是「未曾生吾誰是吾」、有肉體後「生吾之後吾是誰」在人世間一直輪迴不休。

  相與我完全在於我們個人,學道如果沒有辦法去除「我」,把自己永遠擺在第一,那麼在學道上永遠就上不了、學不了道,因為有「我」這「相」也互相脫不了關係,自我是帶動外相在行走的,除非先去除我執,外相才有辦法跟著去除,就像神仙佛一樣,永遠都以救眾生為優先,把自己排在最後,我們也要一樣不要太注重外相,但要保存好與注重健康,身體只是一個臭皮囊,不是永遠存在的,不是永遠真的,最主要是用肉體來修持這條靈讓它成長,修出自己真正的一顆心,學道要去除我執,寬宏大量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言、認真思考分析、隨時抱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無限的智慧就會由此而出。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五、靈與體


  在民間世俗裡,只要死後存留在空間的無形稱之為靈,傳說死後靈在另一個空間有天堂和地獄、有男女老少,還要食、衣、住、行,跟人活著的時候類同,但又有誰真實看過或體驗過,這完全只是人的憑空想像,佛曾云「未曾生吾誰是吾,生吾之後吾是誰」,靈在未投胎之前是存留在空間之中,漂浮不定,渺渺茫茫,等待時間隨因緣再轉世,靈入體之後才有男女相之分,但死後脫靈就沒有男女老少的分別,只在於層次的高低,靈要透過體才能修成正果,靈看不到屬陰,體有形屬陽,陰陽結合在一起才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體。

  靈是一股氣,人活著的時候靈是靜止的,人死之後脫出空間它又是活的,靈存在空間之中與人並存在一起,因有因緣業力與果報,但與人又不互相侵犯,靈是有重量會下降的,當人運勢低迷時,表示氣是混濁正在下降,這時若與空間中和我們有因緣果報的氣剛好碰觸在一起,剛開始會使身體的氣血不通、阻塞筋路、腦神經衰弱、輾轉難眠,尋求名醫找不到病因,日漸身體敗壞、氣勢下降,連帶關係家庭、事業等諸事不順,如果想要避開這些厄數,平時要多行善、造福報,隨時抵擋不好的氣來臨。學道裡還可以利用身體鍛鍊一股正氣避開穢氣,使得運勢上升。

  學道的過程,靈與體裡,在空間中不管什麼氣碰觸到身體,受到氣的壓迫,有時會有靈動的現象,這時要順其氣而行,運用能量,再把多餘的氣排出體外,靈與體互相運轉之後,把真氣留在丹田裡,最後要回歸到靈歸靈、體歸體,用我們的本體來修這條存在體內看不到的原靈才是真實。我們的原靈剛降到身體,當初生嬰兒在頭頂時還會有跳動,慢慢長大之後被身體掩蓋住,以及被世俗環境污染,阻礙了靈的成長,所以必須透過宗教的指引以及仙佛的教誨,再經過本體的修持,智慧日漸而出,靈的敏感度愈來愈高,無形之中這就是在開啟我們的智慧。

  體在靈裡抵不過空間的壓迫,但又在大自然裡的空間有取之不盡的能源,人要追求的是怎樣讓原靈成長,而靈嚮往是那神仙佛的大智大覺,所以我們就是要用本體來修這條原靈讓它回歸到原有的果位,才不枉費來人世間走一回。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四、打坐入禪


  在我們學道的過程中,打坐入禪是靈動後進入另一個階段,有很多初學者剛開始練習打坐時,還不知如何調氣,在真正的打坐裡面,第一要注意的就是「呼吸」,呼吸是要靠我們的先天和後天氣來互相調合運氣,吸氣時從鼻子進入,慢慢把氣灌到丹田的地方,就是我們在母體內利用臍帶傳輸養分和空氣,肚臍的地方也就所謂的先天,吸氣時像是在吹氣球一樣,丹田越來越鼓,然後稍做憋氣,讓氣在丹田裡打轉,再慢慢將氣吐出,此時肚子的氣會面面消下去,一呼一吸就是吐納的動作,這樣反覆練習,身體慢慢會發熱、發癢,有時肚尾會疼痛,是因為從母體出生後,先天的地方就沒有在運用過,所以利用吐納的動作,重新啟動先天,讓他調合運轉。

  當我們打坐時;眼睛一閉,心雜事就全都浮出,腦海就會出現思想、幻影,如神仙佛或冤親債主所幻化出的各種影像,讓你一直投入其中,以致於走火入魔,俗語說:「無魔不成道」,所以應立刻張開眼睛,不要深入其境,然後在重新開始,剛開始練習打坐時,眼睛微開,集中精神注意力專注於一點,注意呼吸的調節,一次又一次拉長打坐的時間,使我們的心慢慢安靈下來,這樣才有辦法進入真正的禪定。

  禪定就是打坐時,身體放鬆、心靈安定;無任何思想飄飄欲仙的感覺,無形中你的靈魂出竅,完全進入到空間中,有時空間裡的東西就會指點,教導你或給你資訊,你的智慧與智覺因此也會慢慢產生出來,入禪時;你身邊再怎麼吵或發生什麼事完全不知道,這就是「動中取靜」,是真正的入禪,以及所謂的「心法」也在此練出,真正禪定裡真實的內幕與意義才是我們可學的,真是妙不可言。

  打坐入禪,身體打坐時沒有意識,也沒有外來的因素騷擾,處於靜止狀態,就像古書記載達摩祖師的故事,打坐到靈魂出竅,身體無動於中,也還能維持生命已久,因為氣在體內行走,我們吃下去的食物也是一樣,消化後化成氣,讓我們吸收有飽足感,濟公師父長言:「人是因為氣才生病的」,如果氣通全身就沒有病痛,把氣調得順暢,三、兩天不吃飯也不覺得肚子餓,吃空氣也會飽,就是有這麼神奇的效能,歷代先人留給我們就是有這門的功夫,我們學道者應該加以學習、探討;不然打坐練氣沒有達到那目的,坐上十年也是白坐的。

  打坐入禪要循其方法,「打坐」練氣使我們丹田氣很飽、強硬、越來越有力量、全身筋血路舒暢、臉色紅潤而有光澤、身強體健兒青春有活力,俗語說:「去老還童」就是練氣的效果,一個學修者打坐時,如果還有靈動的現象時,應該循著吐納、肢體動作,趕快讓筋血脈通暢,在此說明一下;靈動時,氣入體時是散開的,爆發在我們全身才會產生肢體動作,但經過調合,把氣集中運作與丹田融合,產生一股正氣在體內,也因這股正氣再產生入禪時的靈感出來,總歸一句,靈動完就是要靜。「入禪」利用短短的五分鐘、十分鐘也好,放下所有的心思、幻想,有時會帶給你很大的力量與生機。

  打坐入禪看似很簡單,但是要克服這些雜思卻是很困難, 濟公師父教導我們,越是煩惱越是心神不寧越是要禪坐,因為「靜」才會有東西跑出來,靜才有思考能力與智慧,才能有應對能力,「心亂」沒有目標就沒有方法,真正打坐入禪,是在靜修我們自己得身體,與融入大自然空間中才有靈感,循著大自然空間的力量,才能面對眾生所需要的一切,然後在配合行功立德,才能真正的以後不要再來人世間輪迴了。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三、萬物生與滅


  世間萬物所有的一切都在天地之間,天地醞釀群生,養育眾生,腳踏實地為我們的萬物之母,天上之光照亮了方向為我們的天父,天地包容了一切,而人在世間上又要拿什麼回報它,這身體從生到滅的過程中要如何做才有意義。

  在自然中萬物的生與滅是很自然的循環狀態,它是有時間性的、暫時的,例如萬物到一個飽和點自然就有天災人禍將它滅亡,而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也都有他的起始與終點,但在這過程中,是要看我們如何去運用智慧,用這個還存在的身體以及有限的時間,盡所有之能力來處理面對自身所帶來之業力,若逃避事實,不敢勇於承受一切,那麼這個缺陷就好比影子一樣如影隨形,今世不化解,來世照樣要面對,時間拖愈久,這個業力就成了無形中的障礙,所以我們處理每一件事的態度,就是凡事拿得起放得下,看淡所有的一切,心中無罣礙,才能讓這條靈成長,達到真正的離苦得樂。

  學道者的目標與目的就是要圓融人生,圓滿每一件事物,要瞭解人跟萬物是一樣的,生與滅是有時間性而沒有永久的,人既然出生在世間上,何不好好運用這有用的身體做有利於社會大眾之事,以回報父母與養育萬物之天地,雖然萬物有生就有滅,但人活著實際的意義,就是要做永久存留在人世間從不間斷之聖業,人在聖業裡與神仙佛聚會,也是因過去之因緣今生才能續緣,所預我們要珍惜每一刻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情份惜緣惜福,讓聖業這條路永久都不會滅。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二、天地初生演化


  我們人活在人世間時都有一個居住的地方,那就是家,不管出門在外多久,終究還是要回到自已的家,這是我們所知道也看得到的,而我們這條看不見的靈,有誰知道要怎麼回家?要回到哪裡?這是我們所要探討的。

  我們「靈」最先原始是怎麼創造和演化出來的?佛經上有記載天地的演化,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先人的開悟,但是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是什麼意思,以下分別敘述:

無極:大致一般人都認為是最大的,無限大而已,其實不然,無極就是沒有極限、沒有天、沒有地、沒有所有的萬物,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星球,在起始原本還沒有時,經書記載混沌初運,在模糊還不太清楚之時所演化過程,也就是在完全沒有的情況下,慢慢演化出東西來。無極就是極限,東西到一個極限就會產生變化,產生物極必反的原理,所以在沒有的情況下達到極限之後而開始演化,而宇宙中這些星球的造始就是從這裡演化的,一顆星球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爆炸,週而復始,經過千萬年才組合成一顆星球,而地球也就是這樣產生的,這是大自然中的一種現象,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所以宇宙中是奧妙的,從沒有而產生變化出來,就是變化出無極生太極。

太極:在沒有之下演變出太極,就是指天地。因為有了地球關係,所以才產生天與地,有了天與地之分別還沒有辦法構成它的要件,於是太極又生了兩儀。

兩儀:就是日、月。日月開始照射地球和相互運轉,形成了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在大自然中有了非常奧妙的軌道,地球的形成因為經過無限次的爆炸和凝結,而在地裡產生了地熱與能量,也產生了地心引力,也因有日月的照射而產生了水氣,所有萬物因而醞釀而出,地球有了日月之後,接著兩儀又生了四象。

四象:就是風、火、水、土。我們人的肉體組織是由這四象組合而成,包括大自然中的萬物均是如此,因此這四象缺一不可,原本從沒有開始演化到四象,四象組合成一個人生,人生命運因而開始。

八卦:就是大自然演化中,萬物相生相剋自生自滅的定律。八卦就是要讓你去瞭解大自然中,萬物皆一物剋一物,有生就有滅,不用刻意,自然循環,列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所產生的食物鏈,或者是天災人禍,一些物質受損或消失,大自然在無形之中自然找出一個平衡點。先人在製作八卦時,每天記載與觀察大自然的狀態和演化,相生相剋,自生自滅,人也是如此,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來到地球上輪迴,又生又滅,到底何時才不會再來。

  所有萬物會成長的皆有靈,靈是從起始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所創造和演化出來的。天地初出演化的過程,是由無極到沒有的極限產生物極必反的原理,從極限裡的沒有又要產生開始,於是地球開始演化出天地、日月,有了日月的照射和運轉,也分出了上與下、水氣的醞出蟲與蟲的交配再演化出各種動物,又有「」、「」、「」、「」產生人的起始,愈變愈多,如何收回,最後即形成個八卦,讓大自然的萬物產生相生相剋與自生自滅,形成一個大自然法則。

  大自然法則從沒有演變到自生自滅,人生產生了覺得真正的苦,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離開這裡,像神仙佛一樣不要再來輪迴,我們地球非常的奧妙,外圍被大氣層所包圍,所有萬物均在大氣層內生存,人死後這條靈就留存在大氣層內我們看不到的這空間,而神仙佛這條靈是衝破大氣層到達那真空的宇宙中,那裡是清淨的,而且能來去自如,相同的道理,我們既然來到人世間,就要瞭解我們的本靈是從哪裡來,又要從哪裡回去,要怎麼回去,唯有學道、修持,不斷的開悟、頓悟、領悟,才能產生智慧心生慈悲減少怨氣,這樣我們的靈才會清,氣清者上升,濁者下沉,我們學道就是要返樸歸真,利用我們有形的肉體修回這條看不到的靈到原點,就是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真空無極宇宙中,那才是我們真正永久的家。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

第二集 一、前言


  濟公活佛曾云:「眾生皆有病、無病非眾生」,眾生為世情所迷即是病。本堂濟公活佛降駕示眾,累積文篇二十一篇,自萬物初生演化……以迄宗教終極目標。所言皆生活習慣、傳統風俗所見且流傳經年。濟公活佛一一加以闡述,純在引導眾生破除成見、莫落於積非成是,相沿成習之中而自誤誤人。「解惑」一書,提供另一面向論點,或可一解眾生之惑也。「聖業」向為濟公活佛要求門生奉行之人生要事。濟公活佛臨堂降駕時時叮囑、諄諄教誨、曉以人生無常、諸苦隨纏身,學修之道、內則正心誠意,以得身心靈平衡、外則行功立德以消業造福。有緣善信得「解惑」一書,自修自渡諒必有助也。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