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從內心的施捨,是可以讓人離苦得樂的,並非自己不要的東西才要施捨給別人,「施」是將好的東西與人分享、使用,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救急,現在一般人在施捨的時候是將自己不要的東西或有目的才拿來幫助別人,並非真心要施捨,但自己卻覺得在做善事、行功德。俗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個道理,對於「施」的目地在佛經裡常提到「無所求,便有所得」,「施」又有分為法施、財施、無畏施:
一、法施:法是一種方法,透過各種方法論經說道,利用書籍將所學一切對外弘揚;法施就是教導我們、引導我們走入正道以及各種救濟,所做一切均利益眾生,由心說法、布施,無形中解決別人內心的痛苦。二、財施:表示錢、物質施捨給別人,可是要運用到恰當、有義意的地方,救急不救貧,有些雖然你是真布施,可是卻把你的錢財用到毫無意義的地方,沒有發揮出去,這仍是沒有功德。三、無畏施:無畏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不求任何回報,例如就像有些師兄師姐們,利用很短的時間在廟裡服務眾生,幫香客解決心中的疑慮,一方面付出時間,一方面學習,有所施、無所求。若人人都能抱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顧自己的生命解救別人的性命,這些都是大無畏的精神,功德實在才是無量。
在民間上,一般人有些拜神的觀念,天天拿香拜神佛祈求賜予平安及財富,想要在布施裡得到最快速的回報,這是不正確的觀念,神仙佛並非是欠眾生的,並非是你準備供品對他朝拜有所祈求時,他就要對你有所回報與感應,真正的回報是要靠自己平常時「行善事、做功德」之努力與付出所累積的,無形中得到的「福」與「慧」,在你碰到不如意、不稱心、最危急的時候,用你的「福」與「慧」去抵擋你的劫難,祈求神明庇佑你平安渡過災難。而想要與神明有所感應,也是要靠個人在累世裡所積下來的「因緣」與「福報」,所以在「施」與「得」裡絕對是相對的。
我們學道應該了解,要如何去做、去行才能把「施」與「得」發揮在最有效的地方,建立在最正確的觀念上,這樣對我們人生的命運才能做到真正的轉變。默默的付出,有天地為鑑,在難行又能行的因緣狀況下誠心的付出,無形中就會得到真心的回報,俗語說:「有施才有得」,要先有付出才能有所回報,進而更應該抱著不求回報的心裡,這樣才能把「施」發揮到最大的效能。
*此社群網頁版權內容屬 五龍山 靈聖堂 管理委員會*